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
广告 1000x90
您的当前位置:财经新干线 > 财经新闻 > 正文

专访寄云科技CEO时培昕博士:IT+OT 寄云的双重基因

来源:未知 编辑:商务 时间:2017-11-29
 近年来,我国轨道交通以其快速、安全、便捷、环保以及大运量等特点迅速发展。全国各大中城市正在努力建设或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。而“八纵八横” 更成为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的新战略。如今,伴随着线路的增加,以及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,使得我们可以以新的信息化视角,规划架构,布局未来业务系统的发展,以及发挥蕴藏在数据后面的巨大价值。


    针对于未来轨道交通信息化的发展,寄云科技创始人兼CEO时培昕博士认为,必须将IT与OT深度融合,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
    在接受采访时,时博士坦陈,“寄云为轨道交通行业客户提供从施工过程质量保障,车辆运营保障、到运行效率提升的全方面的应用开发和数据分析能力。我们不是一家完全的技术型公司,如果不能给客户实实在在解决问题,仅拥有IT技术是没用的。所以要从客户的角度去看,来倒推寄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服务能力。”寄云的双重基因决定了自己擅长的领域。今天,就让我们用技术和行业发展的双重视角,看看寄云带来的启示。

    一横一竖,帮助客户构建应用和数据分析的基础能力平台。

    大数据技术正在从应用中逐渐走向成熟,前行路上充满挑战。国内有效的能力平台并不多,相较于如何快速构建提供数据服务的平台,如何挖掘行业应用则是更严酷的挑战。寄云成立三年多的时间,前两年完成了自身能力平台的建设;其余的时间,是针对行业客户的需求,来提升服务能力。他们把这定义为一横一竖,目的是帮助客户构建应用和数据分析的基础能力平台。

    寄云的平台推出之后,他们与一些垂直行业客户进行深入沟通,发现在这些工业领域里,光有能力平台其实是远远不够的。能力平台只是给到客户的工具,而客户更需要的其实是服务。寄云的战略,时培昕称之为“客户一体化”。

    在确定了客户一体化战略后,寄云主动从行业用户的角度思考,推出了国内首个世界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填补了该领域在国内的空白,创造性的将工业设备、边缘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,为工业企业提供从传感器数据采集、实时数据存储和转换、设备远程监控和告警,到工业大数据的深度处理和分析等多维度的服务,全力培育、服务工业客户群体。不仅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新蓝海,也解决了客户对故障诊断、故障分析和预测、可靠性分析、产线优化乃至产能提升等实际问题。这是寄云在重点锻造的能力,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。

    虽然时培昕自谦寄云在大数据企业里还是一个新兵,但值得嘉许的是他们的动作之快、选点之准,寄云已悄然布局多个行业的大数据服务,不仅为多家世界500强客户提供了专业的服务,并与多家知名的国际、国内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, 这些涵盖了电力能源、航空航天等多个工业领域的客户,这也为寄云服务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。

    从关键设备的运营保障服务入手,是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根本所在。

    随着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不断增长,运维系统规模越来越大、运维管理精细化要求更高、运维需要采集的指标更多、系统的事件量越来越大、运维响应时间需求更高。面对大量的运维数据,和对数据的实时秒级分析处理要求,传统轨道交通运维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运维的需求,这些都为轨道交通如何实现智能化运维提出了新的课题。市场的迫切需求,也为寄云提供了发展的新通路。

    行业希望通过工业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再造,实现高度灵活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、运维模式。但这个模式能真正解决轨道交通与互联网的融合困局吗?从传统运维模式到智能运维的突破和演进阶段,寄云不想错过轨道交通行业的这场变革大戏。

    寄云肩负着行业探索使命,过去3年,寄云的团队从没有停止对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。大数据的兴起,为寄云参与轨道交通运维提供了契机。

    先从轨道交通的施工建设方面谈起,寄云科技通过对施工设备远程监控,多数据源采集、分析,实现工程的精确设计和模拟,围绕施工过程管理,建立互联协同、安全监控、智能化生产等项目信息化生态圈,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,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,保障施工过程质量和进度。

    在车辆运营保障方面,寄云科技通过建立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,实现现阶段的预测性维护,未来通过持续优化逐步实现基于状态的维护,预测性维修,进而达到自动化维修,利用技术的力量实现提高资产利用率、降低维修和维护成本。

    在地铁车站系统业务的提升方面,通过建立地铁线的客流、设备状态、资源情况等动态和静态数据的采集平台,对数据进行实时和批量的采集及分析,再将分析结果反作用于业务系统,调整业务模式和方式,最终实现清分清算管理、乘客管理、运营管理、资源管理、财务绩效管理等业务运营效率的提升。

    很多人会从运营数据分析的角度开始做起,这也是最容易被大数据模式拉开口子的切入点。但时培昕和很多人的想法不同,他认为寄云要先从针对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的服务这个细分市场入手,而这正是轨道交通运营单位最需要解决的基础问题,也是行业发展的根本所在。

    在时培昕博士看来,这个市场的空间很大。前几年略显沉寂的世界级大公司,比如西门子、GE、ABB等“重”公司,都已经在高度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,开始对软实力进行提升,并把互联网技术运用得炉火纯青。从对装备的实时监测到故障分析、告警,在国外轨道交通的应用上都有大幅度的推进。“他们多年的运营经验,积累了丰富的数据。所以有能力去做数据的分析,而中国还刚刚开始。在工业领域里,信息化技术的国产率是最低的。这个行业发展到今天,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要从工业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和远程监控,到设备数据和经营数据的整合与深度分析及预测,以及企业级应用快速开发和发布以及自动化运维的全栈能力,打造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去服务于轨道交通的百年工程。”这成为时培昕对未来布局时思虑的重点。

    沉下心来打基础,行业最终就能够从大数据技术上获益。

    众所周知,数据是资料的数字化。而这些资料是生产过程,管理过程的记忆,这些记忆如果不被科学地存储,分析,虽然手头拥有诸多报表,但这些表格和故障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却无从知晓。

    随着数据从量变到质变,大数据可以知道它和故障产生背后的故事。“比如说,轨道交通的车辆运行状态,我们从关键部件入手,核心还是数据的问题。从设备运行中的原始历史数据里面来找,提取故障模式,建立正常的异常的模型,确定故障发生的时间,进而实现故障的预测,保证设备运营者能够从minor 级别的设备故障开始就要告警并决策,而不是产生了major级别的故障后再去做事后分析。”另外,轨道交通智能运维非常重要,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
    对于大数据而言,懂数据、会分析才是关键。这里的“懂”,不仅仅是大数据企业对技术和客户需求的“懂”,还要行业客户对自身所拥有的大数据资源的“懂”。不同产业思维背景的人不管是否存在差异化的看法,必须要真正解决问题,大数据才有用。

    “无论是从保障运行安全可靠的角度去思考,还是从资产管理的角度去思考,都需要改变以往建设过程中的做法。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很快,大量的技术有提升空间,而且我们不希望这个提升是以牺牲巨大的成本为代价。“时培昕博士希望寄云科技能与更多业主一起解决建设、运营、运维的根本问题,促进整个行业的跨越式发展,而这个行业最终能够从大数据技术上获得真正的收益。

    寄云用三年多的时间,每一步稳扎稳打,逐步推动了轨道交通领域大数据的应用,接下来的路还有很长。时间会检验价值,我们对寄云的未来充满信心。 

编辑QQ 站务邮箱 广告联系

网上传播、营销互联网正面形象、传播互联网人想法

Top